2009年4月3日 星期五

地理作業

1. What Is an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Society?
(什麼是環境永續的社會?)
人類在地球環境中生存,且持續之發展,是各世代人的願望與基本需求。永續發展是希望儘量以可行和創意的方式,活用並善用資源環境,以滿足各世代人的這項要求。而推動有限資源的約制使用,兼顧目前技術狀況、人口數量,以及生物圈承受人類影響的能力。換言之,永續發展係認知資源的有限性、不均勻性和脆弱性,而追求其「睿智使用」,使資源盡量再生利用,不致浪費,並發揮其長期及最大的效用。

2. How Can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Societies Grow Economically?
(如何在環境上可持續的發展社會經濟?)
建立健全有利於資源和環境保護的決策體系,建立科學完備的資源節約和環保法律保障制度,建立以循環經濟為重要特徵的經濟發展模式,積極倡導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消費方式,大力發展和應用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科學技術。

3. How Are Our Ecological Footprints Affecting the Earth?
(我們生態足跡如何影響到地球)
完整的生態足跡分析包含直接使用的土地面積與所有物質與能源消費的間接影響,這不僅包括製造可再生資源及維生服務所需的自然資本面積,更包括由於污染、輻射等因素造成生物性生產力喪失的生態土地面積,亦即利用能量轉換的過程,亦可將不可再生資源的使用包含在內。足跡的計算方式乃採用列舉式,建立在有限的消費項目及消耗的流量統計上,因此,每增列一個評估項目就有可能增加生態足跡既存值的大小。

4. What Is Pollution and What Can We Do about It?
(什麼是污染和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污染(環境污染) 指自然的或人為的向環境中添加某種物質而超過環境的自淨能力而產生危害的行為。主要對環境自然生態系統和人的健康產生危害,即使當時不造成危害,但後續效應有害也算是污染行為,如氮氧化物的排放,本身並不有害,但在陽光催化下與自由基等物質作用會轉化成光化學煙霧,對生物造成危害,對建築物等造成腐蝕。我們可以不使用不被大自然分解的化學物品而使用其他替代的東西。

5. Why Do We Hav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為什麼我們有環境問題)
環境問題是多方面的,但大致可分為兩類:原生環境問題和次生環境問題。由自然力引起的為原生環境問題,也稱第一環境問題,如火山噴發、地震、洪澇、乾旱、滑坡等等引起的環境問題。由於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活動引起生態系統破壞和環境污染,反過來又危機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發展的現象,為次生環境問題,也叫第二環境問題。次生環境問題包括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等方面。

6. What Are Four Scientific Principles of Sustainability?
(四種有系統的永續原則是甚麼?)
依靠太陽能:
太陽所產生的光和熱,是帶給地球多采多姿生態的原動力。因為有太陽源源不斷的向地球傳遞能源,植物才得以進行光和作用,將太陽能轉換為自身的養分。而動物再藉由攝取植物,從而得到自身活動所需之能源。所以『太陽能』可以說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基礎。
人口控制:
節育 控制出生率 適當的提倡 自然死亡 讓一切回歸自然 而不再刻意的去強調長生不老 或許在許久的未來之後 會是一個能被廣為接受的新觀念
生命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的意義被擴充及於地球上生命世界的所有層面,包括所有物種、物種的遺傳及其變異、以及由物種組成的群落與生態系;在此定義下,生物多樣性的概念可說是等同於一個活生生的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營養素循環:
一般來說,食物所包含的營養素可分為六大類:醣類、脂質、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及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